香港最真正最准资料

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 和谐动态 > 金融为民 消保先行

以案说险:医疗险免赔额纠纷中的“看不见的门槛”

发布时间: 2025-03-12 点击量:

一、案情简介

2024年1月,投保人张先生在某保险公司投保了一份“重大疾病保险+附加门急诊医疗保险”,合同约定年免赔额300元。同年8月,张先生因急性支气管炎在某医院门诊治疗,总费用1433.7元,社保报销862.4元,自费277元。张先生申请理赔时,保险公司以“自费金额未达免赔额”为由拒赔。张先生认为“免赔额”概念模糊,投保时业务员未明确解释,遂投诉要求全额赔付。

二、案例分析:免赔额为何成纠纷“高发区”?

1.消费者认知偏差

-误区1:“免赔额=起付线”。部分消费者混淆医保“起付线”(单次住院费用门槛)与商业医疗险“年免赔额”(全年累计自费部分)。

-误区2:“社保报销可抵免赔额”。实际上,多数医疗险约定“社保报销后的自费部分”才计入免赔额,社保报销金额本身不计入。

2.保险公司服务瑕疵

-营销话术避重就轻:强调“低保费、高保额”,弱化免赔额限制;

-条款呈现不直观:免赔额计算规则常隐藏在合同附件,缺乏案例说明。

三、风险提示

1.对消费者的建议

-主动追问“三个关键”:免赔额计算方式(次免赔/年免赔)、是否含社保报销部分、是否家庭共享;

-保存销售证据:留存业务员沟通记录、宣传材料,要求对免责条款单独解释;

-模拟理赔计算:投保前可结合自身就医习惯,预估是否符合免赔额触发条件。

2.对保险公司的警示

-强化合规销售:对免赔额、免责条款需采用“重点标注+语音解读+确认回执”三重告知;

-优化理赔计算方式可视化:用示意图说明“社保报销-免赔额-保险赔付”的关系(如:总费用1000元→社保报600元→自费50元→免赔300元→实际赔50元)。

和谐健康上海分公司

以案说险:医疗险免赔额纠纷中的“看不见的门槛”

更新时间: 2025-03-12 点击量:

一、案情简介

2024年1月,投保人张先生在某保险公司投保了一份“重大疾病保险+附加门急诊医疗保险”,合同约定年免赔额300元。同年8月,张先生因急性支气管炎在某医院门诊治疗,总费用1433.7元,社保报销862.4元,自费277元。张先生申请理赔时,保险公司以“自费金额未达免赔额”为由拒赔。张先生认为“免赔额”概念模糊,投保时业务员未明确解释,遂投诉要求全额赔付。

二、案例分析:免赔额为何成纠纷“高发区”?

1.消费者认知偏差

-误区1:“免赔额=起付线”。部分消费者混淆医保“起付线”(单次住院费用门槛)与商业医疗险“年免赔额”(全年累计自费部分)。

-误区2:“社保报销可抵免赔额”。实际上,多数医疗险约定“社保报销后的自费部分”才计入免赔额,社保报销金额本身不计入。

2.保险公司服务瑕疵

-营销话术避重就轻:强调“低保费、高保额”,弱化免赔额限制;

-条款呈现不直观:免赔额计算规则常隐藏在合同附件,缺乏案例说明。

三、风险提示

1.对消费者的建议

-主动追问“三个关键”:免赔额计算方式(次免赔/年免赔)、是否含社保报销部分、是否家庭共享;

-保存销售证据:留存业务员沟通记录、宣传材料,要求对免责条款单独解释;

-模拟理赔计算:投保前可结合自身就医习惯,预估是否符合免赔额触发条件。

2.对保险公司的警示

-强化合规销售:对免赔额、免责条款需采用“重点标注+语音解读+确认回执”三重告知;

-优化理赔计算方式可视化:用示意图说明“社保报销-免赔额-保险赔付”的关系(如:总费用1000元→社保报600元→自费50元→免赔300元→实际赔50元)。

和谐健康上海分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