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最真正最准资料

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 和谐动态 > 金融为民 消保先行

警惕“代理退保”陷阱

发布时间: 2025-03-18 点击量:

近年来,以“代理退保”“全额退保”为幌子的非法代理维权行为屡禁不止,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,扰乱金融市场秩序,部分非法代理维权甚至已形成有组织的黑色产业链和非法利益链。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及多地金融机构多次发布风险提示,揭露此类骗局的危害性,呼吁消费者通过合法途径维权,远离不法分子陷阱。  

一、警惕“代理退保”风险  

1.经济损失风险  

不法分子以“高额退保手续费”“退旧买新”等话术诱导消费者退保,甚至截留退保资金或诱导参与非法集资,部分客户不仅未获退保,反而遭遇诈骗。  

2.丧失保险保障风险  

退保后,消费者将失去原有保险的风险屏障。若未来因年龄增长或健康状况变化重新投保,可能面临保费上涨、等待期重置甚至拒保的困境。部分非法机构甚至编造“保单欺诈”等谣言,怂恿消费者终止正常合同。  

3.个人信息泄露风险 

代理退保组织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证、银行卡、保单等敏感信息,这些信息可能被恶意用于盗刷、冒名贷款或非法交易,导致受害者财产与隐私双重受损。  

二、典型案例警示  

王某轻信了“代理退保”中介并与退保中介签订了代理业务合同,交纳5000元代理费用,后王某向中介的工作人员询问退保处理进度时发现,中介完全不答复自己,最终王某只能选择报警处理。此类案件暴露出“代理退保”黑产链条的违法本质,也提醒消费者切勿轻信非正规渠道的“维权承诺”。  

三、风险提示     

保险是抵御风险的重要工具,退保决策需慎之又慎。消费者应提高警惕,通过正规渠道维护权益,避免因轻信“代理退保”话术而陷入“人财两空”的困境。如遇可疑情况,可及时向公安机关或监管部门举报,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秩序。  

1.依法理性维权:若对保险产品或服务有异议,可通过与保险公司协商、行业调解组织、金融监管部门(如12378热线)或司法途径解决,拒绝参与伪造证据的恶意投诉。  

2.保护个人信息:切勿向他人泄露身份证、保单、银行账户等资料,避免信息被滥用。  

3.谨慎选择金融产品:根据自身需求与风险承受能力投保,警惕“高收益”“退旧买新”等诱导性宣传。 

(滁州中支供稿)

警惕“代理退保”陷阱

更新时间: 2025-03-18 点击量:

近年来,以“代理退保”“全额退保”为幌子的非法代理维权行为屡禁不止,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,扰乱金融市场秩序,部分非法代理维权甚至已形成有组织的黑色产业链和非法利益链。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及多地金融机构多次发布风险提示,揭露此类骗局的危害性,呼吁消费者通过合法途径维权,远离不法分子陷阱。  

一、警惕“代理退保”风险  

1.经济损失风险  

不法分子以“高额退保手续费”“退旧买新”等话术诱导消费者退保,甚至截留退保资金或诱导参与非法集资,部分客户不仅未获退保,反而遭遇诈骗。  

2.丧失保险保障风险  

退保后,消费者将失去原有保险的风险屏障。若未来因年龄增长或健康状况变化重新投保,可能面临保费上涨、等待期重置甚至拒保的困境。部分非法机构甚至编造“保单欺诈”等谣言,怂恿消费者终止正常合同。  

3.个人信息泄露风险 

代理退保组织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证、银行卡、保单等敏感信息,这些信息可能被恶意用于盗刷、冒名贷款或非法交易,导致受害者财产与隐私双重受损。  

二、典型案例警示  

王某轻信了“代理退保”中介并与退保中介签订了代理业务合同,交纳5000元代理费用,后王某向中介的工作人员询问退保处理进度时发现,中介完全不答复自己,最终王某只能选择报警处理。此类案件暴露出“代理退保”黑产链条的违法本质,也提醒消费者切勿轻信非正规渠道的“维权承诺”。  

三、风险提示     

保险是抵御风险的重要工具,退保决策需慎之又慎。消费者应提高警惕,通过正规渠道维护权益,避免因轻信“代理退保”话术而陷入“人财两空”的困境。如遇可疑情况,可及时向公安机关或监管部门举报,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秩序。  

1.依法理性维权:若对保险产品或服务有异议,可通过与保险公司协商、行业调解组织、金融监管部门(如12378热线)或司法途径解决,拒绝参与伪造证据的恶意投诉。  

2.保护个人信息:切勿向他人泄露身份证、保单、银行账户等资料,避免信息被滥用。  

3.谨慎选择金融产品:根据自身需求与风险承受能力投保,警惕“高收益”“退旧买新”等诱导性宣传。 

(滁州中支供稿)